
常州市嘉远化工有限公司2024年六氟丙烯行业现状分析
六氟丙烯低聚体又称全氟烯烃低聚物,是由六氟丙烯制备得到的混合低聚物,主要包括六氟丙烯二聚体(HFPD)、六氟丙烯三聚体(HFPT)。
从上游原材料来看,六氟丙烯(HFP)又称全氟丙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制备方法包括二氟一氯甲烷热解法、四氟乙烯热解法两种。六氟丙烯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不断增长,2024年我国市场需求量达7万吨左右。
六氟丙烯二聚体(HFPD)是在催化剂作用下由2个分子六氟丙烯经低聚反应制得的化合物。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碳氟键,六氟丙烯二聚体具有耐热性强、化学稳定性高、憎水、憎油、防污等特点。基于此,六氟丙烯二聚体可用于制作含氟表面活性剂(如润湿剂、乳化剂、渗透剂)、含氟清洗剂等。
六氟丙烯三聚体(HFPT),又称全氟壬烯,由六氟丙烯气体经过三聚反应得到。六氟丙烯三聚体有3种异构体,即全氟-2,4-二甲基-3-庚烯(T-1)、全氟-4-甲基-3-异丙基-2-戊烯(T-2)、全氟-2,4-二甲基-3-乙基-2-戊烯(T-3)。六氟丙烯三聚体为环保型溶剂,可用作干燥剂、清洗剂、稀释剂等。
六氟丙烯三聚体(HFP Trimer) 是一种重要的含氟精细化学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医药、涂料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六氟丙烯三聚体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自2010年以来,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的市场规模仅为2.5亿元人民币,产量约为1, 500吨。随着下游应用领域的拓展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市场需求逐渐增加。2015年,市场规模增长至6.8亿元人民币,产量达到4, 000吨。进入2020年,尽管受到全球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依然保持了稳健的增长态势。2020 年,市场规模达到了12.3 亿元人民币,产量为7,500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电子行业和高性能材料市场的强劲需求,特别是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六氟丙烯三聚体的应用。
2024年,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的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达到了18.5 亿元人民币,产量突破10, 000吨。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2.3.1下游应用领域扩展
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制造等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六氟丙烯三聚体的需求持续增加。
国内企业在生产工艺和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中国政 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预计到2025年,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26. 8亿元人民币,产量有望达到14, 000吨。这一预测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随着新能源汽车、5G通信、半导体制造等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六氟丙烯三聚体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国内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政府将继续出台相关政策,支持新材料和高端制造业的发展,为六氟丙烯三聚体行业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中国六氟丙烯三聚体(HFP) 行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市场规模持续扩大。2023
年,中国HFP市场的总产量达到约1.5 万吨,同比增长8%。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电子化学品、医药中间体和高性能材料等领域的需求增加。
电子化学品:随着5G通信、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的快速发展,电子化学品的需求显著提升。2023年,电子化学品领域对HFP的需求占比达到40%,预计到2025年将进一步提升至45%。
医药中间体:HFP 在医药中间体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特别是在新型药物的研发中。2023 年,医药中间体领域对HFP的需求占比约为2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0%。
高性能材料:HFP在高性能材料中的应用,如特种橡胶和涂料,也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23 年,高性能材料领域对HFP的需求占比约为35%,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37%。
六氟丙烯主要用于合成氟聚合物,如氟橡胶和氟树脂,这些材料在高温、化学腐蚀环境下具有出色的性能。六氟丙烯随着下游市场的不断拓展,市场需求量也呈现稳定增长态势。
六氟丙烯是重要的含氟高分子材料之一,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需求保持增长趋势。近年我国六氟丙烯产能及产量规模显著扩张。近年来,全球及中国六氟丙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六氟丙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将不断提高。这将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
六氟丙烯生产企业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我国六氟丙烯生产企业多为大型氟化工企业,嘉远紧跟其上。随下游产业快速发展,近年我国HFP产能及产量规模显著扩张。2024年,中国六氟丙烯的产量超过8.3万吨,市场需求保持增长趋势。全球及中国六氟丙烯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合计有效产能已达11.56万吨/年。
全球范围内,六氟丙烯的主要生产商包括美国杜邦公司、美国3M公司、日本大金工业株式会社等。在中国,六氟丙烯生产企业包括嘉远拥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随着技术的改进和创新,六氟丙烯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
六氟丙烯主要通过四氟乙烯(TFE)的裂解、全氟羧酸或全氟羧酸盐的脱羧等化学反应制得。其中,四氟乙烯裂解是最主要的生产工艺。此外,还有通过R22的直接裂解、全氟环丁烷及其异构体的热解等方法来生产六氟丙烯,但这些方法在工业上应用较少。
四氟乙烯裂解制六氟丙烯的反应过程复杂,涉及多个副反应,需要精确控制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以提高六氟丙烯的收率和纯度。裂解反应在高温高压下进行,对设备材质和密封性能要求极高,以防止反应物泄漏和安全事故的发生。裂解反应为吸热反应,需要消耗大量热能,且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也需要进行后续处理,增加了能耗和成本。
六氟丙烯行业现状分析提到研发新型高 效催化剂,提高四氟乙烯裂解反应的活性和选择性,减少副反应的发生,从而提高六氟丙烯的收率和纯度。反应条件优化通过精确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停留时间等条件,优化裂解反应过程,减少能耗和副产物的生成。对裂解反应产生的副产物进行综合利用,如将八氟环丁烷等副产物进一步加工成其他有价值的化学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六氟丙烯行业的生产工艺水平在不断提升,但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创新。通过技术创新、产业整合和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的推动,嘉远六氟丙烯行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亲爱的客户朋友们,当您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寻觅优 质六氟丙烯产品时,我们诚挚地欢迎您选择我们的公司进行订购。我们的公司在氟化工行业内深耕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雄厚的实力,拥有专业的研发团队,确保每一款产品都经过精心打磨,具备卓 越的品质和出色的性能。无论是产品的质量、物流,还是售后服务,我们都全力做到尽善尽美。春节期间,考虑到物流等方面的特殊性,我们对发货流程进行了全 面优化与调整。我们提前与物流伙伴紧密沟通协调,制定了特殊时期的发货预案,确保您的货物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尽管春节发货与平时有所不同,但我们追求完 美的心从未改变。无论是产品的质量把控、功能的精准呈现,还是售后服务的贴心程度,我们都全力以赴做到尽善尽美。
我们始终将客户的满意度放在首位,珍视您的每一次选择。所以,当您有六氟丙烯需求时,无需犹豫,欢迎找我们公司订购,相信我们,在这个春节,也定不会让您失望,定能给您带来超乎想象的优 质体验。
常州嘉远参加三展联动!上海同台奏响新能源与半导体产业最强音
国家会展中心内,储能电芯与AI机械臂同台争辉,半导体光刻机与纳米薄膜共舞,一场横跨绿色能源、智能芯片与尖端材料的科技交响曲在此奏响。2025年7月29日,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迎来三场国际级产业盛会——上海国际储能技术展览会、中国国际半导体技术展览会及中国国际电池薄膜产业展览会。三展首次同馆举办,吸引全球超1500家企业参展,首日专业观众突破4万人次,成为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高端制造技术集群展会之一。 01 电池薄膜展:新材料撬动能源革命在电池薄膜展区,氧化硅拉伸薄膜以“薄如蝉翼、坚若磐石”的特性引发围观。这种厚度不足头发直径1%的材料,可承受2200℃高温穿刺实验,将电池安全性能提升200%以上。柔性电池基材领域迎来突破性进展:聚酰亚胺薄膜支持10万次弯折,为可穿戴设备提供“永不折断”的能源骨骼;复合陶瓷-石墨烯隔膜实现百米级连续涂布生产,推动全固态电池成本降低30%;02 半导体展:国产化进程加速半导体展馆内,国产替代成为主旋律。推出的车规级SiC功率模块引发轰动,该模块使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提升3倍,系统损耗降低50%,已获百万级订单。03 储能技术:智能生态成型虽国际储能大展定于8月举行,但本次展会中的储能创新已锋芒毕露。AI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动态演示了能量调度魔法:某企业展示的工商业储能方案,已为制造企业实现年省电费3000万元。固态电池赛道同样火热:水系锌-铁液流电池以20000次循环寿命,成为分布式储能新宠;“超临界流体萃取+真空纳米冶炼”技术使锂回收率达99.9999%,处理成本下降90%。04 思想碰撞:论坛勾勒产业融合新图景展会同期举办的50余场高峰论坛成为思想策源地。在“碳中和目标下的技术协同”主论坛上,三大产业专家达成共识:“半导体芯片赋能储能控制系统响应速度,新型薄膜材料决定电池能量密度,而AI算法优化全链条能效——三大技术的交叉点将诞生下一代能源解决方案。”国家会展中心外,出租车候客长队中夹杂着英语、日语、德语的讨论声。工程师们交换的名片上,芯片设计、储能运维、材料研发的职衔交错——三条曾经平行的技术赛道,正在上海熔铸成支撑新质生产力的合金钢脊。当半导体晶圆遇见储能电芯,当机器人手指轻触纳米薄膜,一场由硬科技驱动的产业融合革命,已然拉开帷幕。
查看更多
2025-07-30
就问你“氟不氟” ------- 氟的科普小知识!
就问你“氟不氟”氟的科普小知识!氟是一种化学元素,符号为 F,原子序数为 9。它是一种淡黄色的气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氟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主要以氟化物的形式存在于岩石、土壤、水和空气中。 氟的作用:1. 增强牙齿的抗酸性:氟可以与牙齿中的矿物质结合,形成一层坚硬的氟磷灰石保护层,从而增强牙齿的抗酸性,预防龋齿的发生。2. 促进骨骼健康:氟可以促进骨骼的生长和发育,增强骨骼的密度和强度,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3. 预防水氟病:在一些地区,水中的氟含量过高,会导致水氟病的发生。氟可以与水中的钙、镁等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的氟化物,从而降低水中的氟含量,预防水氟病的发生。如何正确使用氟:1. 使用含氟牙膏:含氟牙膏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之一。使用含氟牙膏时,要注意正确的刷牙方法,将牙膏挤在牙刷上,轻轻刷牙,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牙齿和牙龈。2. 饮用适量的水:在一些地区,水中的氟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健康造成危害。饮用适量的水可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同时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的氟。3. 合理饮食:一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氟,如海鲜、茶叶、牛奶等。合理饮食可以摄入适量的氟,同时也可以避免摄入过量的氟。本篇内容仅供科普,图片内容皆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查看更多
2025-07-25
丙酸:低调“多面手”赋能现代产业安全与发展
丙酸:低调“多面手”赋能现代产业安全与发展在众多化学原料中,丙酸或许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却如同一位默默守护者,凭借其独特的抑菌能力与化学活性,广泛渗透于多个关键产业领域,为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效率提升贡献着不可或缺的力量。 守护农牧业基石:饲料防腐的卫士面对全球饲料存储与运输中的霉变挑战,丙酸及其盐类(如丙酸钙、丙酸铵)凭借其高效、低毒、广谱的防霉抑菌特性,已成为饲料行业防腐保鲜的首选方案之一。它能有效抑制霉菌及特定细菌滋生,显著延长饲料保质期,保障动物营养摄入安全,广泛应用于配合饲料、青贮饲料等产品中,为畜牧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保障餐桌安全:食品防腐的可靠伙伴在食品工业中,丙酸钙、丙酸钠等安全添加剂在法规许可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能有效抑制引发面包、糕点等烘焙食品霉变的微生物,延长货架期,保持食品新鲜口感。同时,在部分奶酪及乳制品加工中,丙酸盐也用于控制不良微生物生长,确保食品安全与品质稳定,守护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驱动精工制造:医药化工的关键“基石”丙酸的重要性在精细化工与制药领域尤为突出。它是合成多种高附加值化学品不可或缺的中间体。例如,丙酸是生产主流除草剂的重要起始原料,服务于现代农业;同时也是合成布洛芬等常见解热镇痛药的关键前体之一,影响着人类健康福祉。其衍生物在溶剂、香料、涂料等领域亦有重要应用。赋能工业创新:塑料助剂的隐形推手在塑料工业中,丙酸衍生物(如某些丙酸酯类)可作为高效的增塑剂应用于聚氯乙烯(PVC)等材料的生产加工中,改善塑料制品的柔韧性、加工性能及低温耐受性。这类助剂对提升特定塑料产品的实用性和耐用性起到了推动作用。 此外,丙酸盐在医药领域也扮演特定角色,如局部外用药物可用于辅助治疗轻微皮肤感染。丙酸以其多样化的形态和功能,在保障安全、提升效率、促进创新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应用价值。随着各行业对安全、环保、高效需求的持续增长,这位低调而高效的“多面手”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持续为现代产业注入活力。
查看更多
2025-07-22
结晶氟化钾:多领域应用齐突破,新兴技术驱动产业升级 从制药到新能源,从高端制造到军工材料,结晶氟化钾正以技术创新撬动百亿市场。 氟化钾(KF)——一种看似普通的白色结晶粉末,正悄然成为多个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在最近的研究突破中,科学家们利用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新能源电池、高端催化剂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芝浦工业大学成功开发出以氟化钾为原料的新型氟化剂,解决了传统氟化剂吸湿性强、难
从制药到新能源,从高端制造到军工材料,结晶氟化钾正以技术创新撬动百亿市场。氟化钾(KF)——一种看似普通的白色结晶粉末,正悄然成为多个高科技产业的核心材料。在最近的研究突破中,科学家们利用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在有机合成、新能源电池、高端催化剂等关键领域取得重大进展。芝浦工业大学成功开发出以氟化钾为原料的新型氟化剂,解决了传统氟化剂吸湿性强、难以保存的行业痛点;东北师范大学则创制出基于氟化钾电解液的超高电压钾离子电池,为下一代储能技术开辟新路径。01 有机合成与含氟化学品制造氟化钾凭借其提供高反应活性氟离子的能力,在含氟有机化合物合成领域一直扮演着关键角色。传统应用面临溶解性差和活性不足的瓶颈,而最新技术突破正在彻底改变这一局面。 芝浦工业大学田岛俊树教授团队今年6月取得重大突破,他们利用氟化钾易溶于氟化醇的特性,开发出新型Bu₄NF(HFIP)₃复合氟化剂。该复合物吸湿性极低,合成三个月后几乎不吸水,解决了传统氟化剂因吸湿导致反应性下降的行业难题。这项创新技术使氟化钾在有机溶剂中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得到质的飞跃,为含氟医药、农药和功能材料合成提供了更安全、廉价的解决方案。在含氟液晶材料单体合成领域,一项创新分散液技术显著提升了氟化钾的反应效率。通过甲醇-非质子溶剂协同体系,氟化钾可形成粒径仅0.1-5μm的超细化分散液,使比表面积提升3-5倍,反应活性较传统方法提高80%以上。采用该技术合成四氟对苯二甲酰氟(高端液晶材料单体)时,无需添加昂贵的相转移催化剂,转化率即可达92%以上,且副产物含量低于5%。 02 催化剂改性中的新价值在化工催化领域,结晶氟化钾正展现出独特的改性能力。华东师范大学吴教授团队创新性地将其应用于钛硅分子筛催化剂的改性处理,为丙烯环氧化工艺带来革命性进步。研究人员采用353 K的氟化钾水溶液对催化剂进行后处理,使钾离子交换中和硅羟基的酸性,同时氟离子嵌入沸石骨架形成特殊结构。这种处理使催化剂内部和外部硅羟基的信号强度分别减弱了62%和78%,有效抑制了酸性位点引发的副反应。改性后的催化剂在工业测试中表现卓越:在333 K条件下稳定运行2700小时,PO产率维持在590 g·kg⁻¹·h⁻¹,展现出非凡的长期稳定性。氟化钾后处理技术不仅提高了催化剂效率,还增强了其疏水性。水吸附实验表明,改性材料的吸水量减少了37%,使PO水解转化率从38.2%降至12.5%。 03 新能源材料的关键组分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和高效储能需求的激增,氟化钾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价值日益凸显。东北师范大学吴兴隆教授团队今年3月发表的创新研究,将氟化钾电解液技术推向新高度。该团队开发的弱溶剂化氟化电解液(WSFE)具有不燃特性,能够在5.5V超高电压下稳定运行。这种电解液突破阴离子溶剂化势垒,形成稳健的阴离子衍生的富含无机物的电极-电解液界面。实验数据表明,使用该电解液的KVPO₄F正极在4.95V高截止电压下能够维持16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达84.4%。同时,该技术有效抑制了钾枝晶的形成,大幅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可逆性。全球氟化钾市场正迎来快速增长期。据最新市场报告预测,2022至2028年全球氟化钾市场将以8.66%的复合增速持续扩张,预计202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16.1亿元。新能源领域的应用突破是推动这一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04 高端制造中的高纯需求在军工和尖端材料制造领域,高纯度氟化钾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原料。特别是金属钽冶炼等高端应用,对氟化钾纯度要求极为苛刻,长期以来主要依赖国外进口。最新制备技术突破解决了这一“卡脖子”问题。通过创新性的工艺设计,中国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纯度达99.99%以上的高纯低碳结晶氟化钾生产技术。该技术采用浓度40-50%液态氢氧化钾为主料,合成时使酸过量以将氟化钾中的碳元素赶走。在结晶阶段,先高温浓缩制备晶种,再关闭负压缓慢浓缩结晶,形成规则的大颗粒球状粒子,减缓后续烘干时碳元素的吸收。烘干工艺同样创新:先在150-200℃低温下去除大部分水分并翻搅成粒子状,然后在350-400℃高温下烧灼,去除水分,赶出游离酸,升高PH值。最终产品在80-90℃温度下真空包装,减少在空气中暴露时间。05 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氟化钾产业的进步不仅体现在应用拓展,更在于生产工艺本身的革新。传统氟化钾生产面临能耗高、纯度低、活性不足等问题,而一系列创新工艺正推动产业向绿色高效方向转型。昆明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开发的诱导结晶工艺代表了这一趋势。该技术通过控制溶液pH在7.1-9.5范围,诱导结晶温度32℃以上,添加微量诱导剂(质量分数0.01%-0.05%),可制得比表面积达1.4m²/g的高活性氟化钾。这项工艺无需浓缩溶液和洗涤步骤,避免了使用投资、能耗较大的喷雾干燥设备,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产品达到HG/T2829-1997一等品的技术指标。 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氟化钾生产技术也在不断进步。采用创新工艺,年处理4万吨氟化钾,同时实现工业副产氯化钾的净化处理再利用。钨锡尾矿回收领域的技术突破同样令人瞩目。研究人员开发出专用控温结晶装置,通过精确控制结晶管直径(5-10mm)和挡栅设计(截面占结晶管比例1/5-1/4),实现了对氟化钾结晶过程的精确控温,大幅提高了尾矿中氟化钾的提取效率。全球氟化钾产业地图正在重构。中国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化生产,嘉远化工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推动氟化钾市场快速发展。随着氟化钾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这颗化工界的“新星”正以技术创新为引擎,驱动着从医药研发到新能源革命的多个产业变革浪潮。
查看更多
2025-07-17